动力柜配电柜定做定制(功率补偿柜 ,动力柜)
在配电系统(尤其是工业厂房、大型建筑或非标自动化设备的供电网络)中,总柜、一级柜、二级柜、三级柜是按 “供电层级” 和 “控制范围” 划分的配电设备,核心作用是实现 “电源分配、分级保护、区域控制”,避免单一点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。它们的定义、功能、应用场景存在明确差异,以下从 “层级关系、核心作用、典型配置、适用场景” 四个维度详细解析:
核心定位:配电系统的 “总入口”,负责接收电网总电源,并分配给下一级的一级柜,同时实现 “整个系统的总保护”。
核心功能:
电源接入:接收来自电网的高压 / 低压总电源(工业场景多为 AC 10kV 高压或 AC 380V 低压总电),若为高压则需配套 “变压器柜” 降压(如 10kV→380V),低压总柜直接接入 380V 总电;
总保护:配置 “总进线断路器”(额定电流匹配系统总计算电流,如几百至几千安培),实现 “短路保护、过载保护”;若系统容量大,还需配置 “漏电总保护”(防止整体漏电)、“过压 / 欠压保护”(应对电网电压波动);
电源分配:通过 “分路断路器” 将总电源分成若干路,每路对应一个一级柜(如车间 A 的一级柜、车间 B 的一级柜);
状态监控:安装 “总电流表、电压表、功率表”,实时监测整个系统的供电参数(如总电流、电压、耗电量),部分高配总柜还会接入 “配电监控系统”(如 SCADA),实现远程监控。
典型配置:总进线断路器(如施耐德 MT 系列框架断路器)、分路断路器(如塑壳断路器)、电压 / 电流表、互感器(用于电流 / 电压测量)、接地排。
适用场景:工业厂房的配电房、大型建筑的总配电间,是整个配电系统的 “总开关”。
核心定位:总柜的 “下一级”,负责接收总柜分配的电源,再分配给本区域的二级柜,实现 “车间 / 区域级的电源管理与保护”。
核心功能:
区域电源接入:接收总柜某一路分路电源(如车间 A 的 380V 电源);
区域保护:配置 “一级进线断路器”(额定电流匹配本区域总负载,如几十至几百安培),保护本区域电路免受过载、短路影响;若区域内有重要设备,还会配置 “漏电保护”;
分路分配:通过 “分路断路器” 将电源分成若干路,每路对应一个二级柜(如车间 A 内 “装配线 1 的二级柜”“装配线 2 的二级柜”);
区域监控:安装本区域的电流表、电压表,监测区域内的供电状态,部分一级柜会配置 “故障指示灯”(如某路分路跳闸时亮)。
典型配置:进线塑壳断路器、分路塑壳 / 微型断路器、电流 / 电压表、端子排、接地排。
适用场景:工业车间的主配电区域(如车间入口处)、大型建筑的楼层配电间,管控某一独立区域的电源。
核心定位:一级柜的 “下一级”,直接为 “小区域负载” 或 “三级柜” 供电,是 “设备级供电” 的核心环节(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动力柜常属于二级柜)。
核心功能:
设备区电源接入:接收一级柜某一路分路电源(如装配线 1 的 380V 电源);
设备级保护:配置 “二级进线断路器”(额定电流匹配本设备区总负载,如十几至几十安培),同时为每路负载配置 “分路保护”(如电机回路配 “断路器 + 接触器 + 热继电器”,实现过载、缺相保护);
负载供电:直接为 “大型单机设备”(如 15kW 以上的电机、大型机床)或 “三级柜” 供电;若为自动化设备,还会集成 “控制回路”(如 PLC 电源、传感器电源);
本地控制:部分二级柜(如动力柜)会安装 “启停按钮、指示灯”,实现本地手动控制(如电机启停)。
典型配置:进线塑壳 / 微型断路器、分路断路器、接触器、热继电器(电机保护用)、按钮、指示灯、端子排、控制变压器(将 380V 转为 24V/220V 控制电)。
适用场景: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旁(如装配线的动力柜)、中小型机床的供电柜、建筑内某一功能区(如办公室、会议室)的配电箱,直接为多台设备或三级柜供电。
核心定位:配电系统的 “最末端”,直接为 “单个终端负载” 供电,是 “最小单元的配电保护”。
核心功能:
终端电源接入:接收二级柜某一路分路电源(如某台小型设备的电源);
终端保护:配置 “微型断路器”(额定电流匹配单个负载,如 1~10 安培),实现 “终端负载的短路、过载保护”;若为手持设备(如电钻、传感器),还需配置 “漏电保护插座”(防止人员触电);
直接供电:输出电源直接接入终端负载(如小型电机、传感器、控制按钮、插座),无再下一级分配。
典型配置:微型断路器(如施耐德 IC65 系列)、漏电保护插座、端子排、小型指示灯。
适用场景:自动化设备的 “局部控制箱”(如传感器供电箱)、车间的插座箱、办公室的墙面配电箱,直接为单个小功率设备或插座供电。